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明中国行5年庆典 > 正文

欧阳自远:中国人何时登月?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6/12/17 10:58   新浪文化

  中国人何时登月?

  撰文/欧阳自远


图:欧阳自远

  人类总是希望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科技、军事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人类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发展了航海业,再从海洋扩展到大气层,发展了航空业;然而人类并不满足这一点成就,而是希望去探测更遥远的空间。

  月球探测是人类进行太阳系探测的历史性开端,它不仅大大促进了人类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还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科学的创新,促进了一系列应用科学的新发展。月球探测,尤其是载人登月是人类迈出地球摇篮的第一步,是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里程碑。人类在宇宙空间展示的智慧创举、超强能力和攀登精神,是人类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光辉范例,增强了人类探索宇宙、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信心。月球探测成为人类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作的战略目标和初步规划是,综合分析国际上月球探测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世界各国“重返月球”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并考虑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将我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2004年~2007年)定为发射月球环绕轨道器,2007年~2017年实施不载人月球探测。

  与此相对应,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是开展月球科学探测,突破“绕落回”三个发展过程。2004年~2007年(一期工程)实施环月探测,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相继进行的月球探测二期工程,主要任务是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车巡视探测(建立月基天文台,对天观测,对地监视);之后实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即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为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

  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是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主要用于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

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对月球表面的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环境与物理场进行探测。具体说来,第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有4个:

  第一个目标是做一个月球的三维影像图,也就是立体的月球地图。这个地图许多国家已经做过了,但是做得非常不理想,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我们希望做一个比较好的三维月图,这也是对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第二个目标是探测月球上一些元素的分布。月球上有很多元素对地球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到底有那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怎样分布的,我们还不清楚。这项研究目前只有美国做过,它探测了5种元素的分布状态,而我们想探测14种,并力争做得好一些,这样我们就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第三个目标是探测月壤厚度,估算氦-3资源量,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有做过的。现在许多国家都在争论月球上的氦-3将有可能是解决今后地球人类长期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原料,而且有人估计月球上氦-3的含量可能有100万到500万吨。那么这项研究怎么做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全月球土层的厚度全量出来,因为氦-3就在月球的土层里。当然我们量的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我们能给别人一个更新的认识,这就是比别人先进。

  第四个目标是探测4万~40万公里间的地月空间环境。既然我们能到距地球40万公里的地方去,那么我们就要做好从地球到40万公里内空间环境的监测。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探索太空和将人类的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的美国新的太空计划。按照这个计划,2008年前将无人驾驶的探测器送上月球;2015年至2020年之间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太空基地;以此为跳板,2030年后,将宇航员送上

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以此达到控制能源、军事领先的目标。

  欧空局根据美国新的重返月球计划,迅速调整了月球探测计划,2020年~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2035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重返月球首先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以月球资源、能源、特殊环境和利用月球走向深空探测为目标,重新对月球进行全球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探测,进而载人登月,逐步开展深入探测。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

乌克兰、奥地利、英国、德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并在积极实施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快探月工程的发展就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原籍江西上饶,生于江西吉安。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开展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建立了铁陨石成因假说,吉林陨石的形成演化模式与多阶段宇宙线照射历史的理论;提出地球多阶段转变能的新的演化模式,地质体中宇宙尘的判断标志;补充并发展了太阳星云化学不均一性模式与理论;论证中国K/T界面撞击事件,提出并证实新生代以来6次巨型撞击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的观点;论证组成地球原始物质的不均一性、地球两阶段形成与多阶段演化及对成矿与构造格局的制约,提出地球与类地行星的非均一组成与非均变演化的理论框架。近年来,积极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是中国月球探测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