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文化争鸣:要提升儒学的“类后现代主义”(2)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1/26 14:3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儒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尽管儒学蕴含着大量积极的、超越性的思想要素,但它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在历史形态上属于“前现代”,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种种缺陷。儒学要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儒学潜在的多重价值要真正被当代人类合理地、充分地开发利用,就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依托现代社会的载体,融入现代生活的洪流。

  儒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面:

  基本层面――构建儒学的现代伦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儒学的普遍伦理价值进行深入发掘、分类梳理,逐步形成包括生态伦理、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伦理等在内的一个内容系统、层级分明的现代伦理体系,以引导和规范人类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主要层面――促成儒学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性对接会通。儒学具有一些与现代性同构契合的思想要素,但它们还只是潜在的现代性,必须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才能真正融入现代性。比如,儒学特别是明清之际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包含有民众是国家政权之基础的观点,如孟子倡言“君轻民贵”、“得其民,斯得天下”,唐甄提出“众为邦本”,王夫之确认“君以民为基”等等。儒学的民本思想,甚至有民众参与观念的萌芽,如《尚书》主张“谋及庶人”。这些当然不是现代民主思想,但经过创造性转化,却能提供某种“本土”思想资源。

  导引层面――提升儒学的“类后现代主义”。作为前现代社会思想结晶的儒学存在不少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相近的思想成分,这并不奇怪,它是人类思想螺旋式辩证发展的表现。但儒学的“类后现代主义”必须在现代性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其价值才能发挥出来。比如,儒学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但儒学的和谐思想却具有二重性,它发生和发展于农业社会,因时代的局限而带有保守性和封闭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学追求“天人合一”,却以敬天、顺天为前提,过分强调人类适应自然的一面,遏制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天人和谐不过是建立在低水平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今天,我们应当将“现代性”的血液注入传统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