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棒喝时代:同陷城市化困境 有多少方言正在失去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2/06 11:50   中国青年报

  “甭跟我耍哩格儿楞”、“你怎么掰不开镊子了啊?!”、“满肚子的妖蛾子”……这些北京方言,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就在越来越多的北京方言被北京人淡忘的时候,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六郎庄的退休工人魏林海,走街串巷搜集北京方言已经两年多了,这期间魏大爷收集了近两万条北京方言。

  他收集方言的办法主要靠和别人聊天,特别是和“老北京”聊天,街坊邻居知道他研究这个,有时也会登门给他提供一两句。

  “有时候聊半天才能收集一两句。有时半夜睡醒了,脑袋里突然蹦出一个词儿,也要马上起来记下来,生怕早晨起来时给忘了。”魏林海说。

  虽然收集了近两万条北京方言,但是有不少魏大爷还没来得及整理好,只是记下有这样一个词,甚至还有一部分只是有读音,具体用哪个字来标注还没确定。按照他的标准,整理好的条目应该有注音、释意、引申义、举例等等。“我现在做的主要工作是尽可能多地去收集,出书、申遗都是后话了。”等整理工作完成后,魏大爷还想实现另一个对他来说似乎更不可能的目标,就是把生动的北京方言对话做成录音带,“因为有了语境才能更容易理解它的含义。”

  只是,魏林海也知道,自己的力量太有限。而方言的萎缩趋势,似乎非人力所能阻挡。

  方言搞笑:片面的繁荣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从1955年10月我国内地开始推广普通话,50多年来中国内地人口中会说普通话的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在普通话主导“话语空间”的压力下,方言日渐式微;然而,被年轻人遗忘了的土极了的方言,在当今又以最时髦的方式,说着最时髦的文化事件,被引入时尚生活。如果这么看,方言算是“繁荣”得一塌糊涂。

  前几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方言版的《猫和老鼠》仅仅算得上是方言流行的一个序曲,2006年世界杯期间,用方言演绎的“黄健翔激情解说”才真正是红得发紫。在某门户网站中,收录了四川老男人版、辣妹版、湖北小屁孩版、超级河南话版、东北大帅哥版等至少7种方言版本的“黄氏”解说。而《武林外传》的热播,也让陕西味十足的“哦滴神啊”成了流行语。

  在电视银幕上,方言情景剧风暴已经席卷中国大地。由著名演员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马大帅》、《刘老根儿》在全国多个城市轮番播出,该剧从头到尾说的全是东北话。由相声演员杨少华、杨议出演的《杨光的幸福生活》都说天津话,四川方言剧《山城棒棒军》重播10次依然受老百姓追捧……2006年,山东齐鲁电视台一档名叫《拉呱》的节目,主持人“小么哥”操着一口地道的济南腔播报新闻,收视率屡创新高。

  然而,学者认为,这些方言热,更多的是“市井化的调味品”,并不承载地域文化特色,相反,正表明了方言的衰落。

  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于长江看来,方言闹剧的流行充其量算是一种“片面的繁荣”。这种闹剧化,其实主要是以“外人”的感受把方言的某一方面畸形发展起来,是根据“他人”对该方言的好恶和取舍,说白了是因为别人的偏见、成见,常常有某种隐含的贬低成份。所以,这种滑稽的方言形态不能促进方言的复兴。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