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读书文化 > 文字 > 正文

同陷城市化困境 有多少方言正在失去(2)

http://cul.book.sina.com.cn 2007/02/06 11:50   中国青年报

  来自五湖四海,同陷“城市化”困境

  事实上,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

  “有时候觉得只有方言里一个特定的词,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这些方言在公
共场合说个笑话什么的一般都特别受欢迎。”来自陕西的女孩郑琪在大都市的一家媒体单位工作,她跟大伙儿聊天的时候,有时用方言蹦出个笑话,时常逗得大家开心不已。

  四川女孩罗雪认为,有的时候普通话没有方言传神,只有传神了才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在四川话里,有个词音为‘闷兮兮的’,实际是‘笨’的意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呆笨呆笨的’。但是‘笨’显然没有‘闷兮兮的’那么传神。”

  尽管如此,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为了交流顺畅已经对方言有所疏离,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某些方言“太土”不好意思说。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年轻一代使用普通话的熟练程度早已超出方言。

  远在

福建莆田的颜文已经完全不说家乡话了,一方面是父母没有要求,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嫌莆田话太土,如今,他对家乡方言的了解只限于听得懂。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小陶,可以用一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跟周围的人交往,“自己80%的时间都是说普通话,但在给老家的人打电话的时候会说山东话。”

  和小陶一样,罗雪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经常是“刚说完普通话,又要说老家的话,有时候都有点变不过来”。

  专门研究上海方言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就此举出了佐证,根据他统计,有特色的上海话里已经有70多个词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已经不会再使用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闽南话、粤语,以及其他几乎每种方言里。

  浙江金华市曾经做过一个金华方言的调查,在6岁到14岁的孩子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但一多半的被调查人员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能用金华方言进行较好交流的不到被调查者的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主任周磊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范围、语言的使用人数、语言的使用环境这三方面来看,方言正在濒危,这个消亡的过程,有可能只是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城市规模越大,方言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5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